风起湘江岸 逐梦自贸潮——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获批成立两周年
来源:湖南日报发布日期:2022-10-20
长沙片区标识建筑物。
7月27日至29日,15个非洲国家29名驻华使节走进长沙片区,感受片区蓬勃发展的活力。
长沙片区积极探索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进一步推动工程机械企业“走出去”。
长沙片区在全国首创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站式服务中心,为外国人来长沙工作、创业提供便利。本版图片由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管理委员会提供
10月秋风起,开放大潮激荡湘江两岸。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要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对外贸易创新发展;要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2020年9月21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内陆湖南,正式拥有了一片约120平方公里的改革开放“试验田”。
长沙片区占湖南自贸试验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是绝对的主力军、主阵地和主战场。
2年时光变换,开放的指针划过79.98平方公里的土地,每一分、每一秒,都为这片奋进的热土带来变革和新生。
破浪
以先行者的姿态闯入先行区
自古以来,湘人从不乏敢为人先、破浪“出海”的勇气与豪情。
穿越古丝绸之路的铜官窑瓷器,从印尼海域的“黑石号”沉船中被打捞出水,成为湖南开放之路的有力见证。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赋予湖南的重大使命任务。8月29日,在全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推进大会上,省委书记张庆伟强调,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带动高地建设,大力推进首创性、差异化、集成式创新。
创新,需打破常规;首创,更需锐意进取。
不负中央、省、市领导的期望,获批成立两年来,长沙片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80项,其中4项正申报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33项入选省级首批制度创新成果、16项拟作为省级复制推广经验。
“邮快跨”业务集约发展新模式,将货物通关时间压缩40%左右,帮企业降低综合运输成本25%以上,被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第25期)刊发推介,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诞生的首个国家级案例。
海鲜混合规格进口监管模式,让海鲜在国外捕捞上岸后不分规格,统一运至国内分拣,极大提高海鲜存活率。波士顿龙虾从北美捕捞上岸到端上中国消费者的餐桌,最快只需17个小时。眼下,全国售卖的波士顿龙虾中,约70%来自长沙片区的湖南连年有鱼进出口有限公司。
贸易便利化改革、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非经贸合作、金融开放创新、政府职能转变、法治服务保障……在湖南自贸试验区公布的47个第一批制度创新成果中,长沙片区贡献率达到70%以上。
创新“秘诀”是什么?长沙片区给出答案:“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
勇“闯”先行区,是长沙片区“先行者”姿态的绝佳注脚。
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简称“先行区”),是落实习近平主席在2021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上提出的“九项工程”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一大战略任务。
要将先行区打造为地方对非合作示范高地,必须着力解决全国面临的中非经贸合作瓶颈,为国家试制度,拿出实实在在的创新举措。
破浪者,必先直面风浪。承载着全国中非经贸发展战略任务,长沙片区,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对非经贸合作制度创新成果——
非洲产品进口不达标,就在全国率先启动“非洲出口增长伙伴项目”,破解非洲农产品准入问题;非洲国家外汇短缺、中国企业收汇难,就创造性地用中国建材换南非西柚,在全国首次探索对非易货贸易新模式。
“小小干辣椒,大大促进了卢旺达和中国的贸易合作!”7月27日至29日,15个非洲国家29名驻华使节走进长沙片区,在高桥大市场,卢旺达驻华商务参赞沙米尔·阿比昆达看到家乡的干辣椒,十分兴奋。2021年8月,长沙片区雨花区块作为先行区的核心区,进口全国首批卢旺达干辣椒。如今,优质的卢旺达干辣椒源源不断运往国内,市民在社区超市也可尝到辣度“爆表”的非洲风味。
设立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是中非合作“九项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另一项国家交给湖南对非经贸合作的重点任务。
非洲不少地区外汇短缺,众多“走出去”中企对于非洲币种结汇有迫切需求。打通人民币在对非经贸往来中的闭环流通路径,可能吗?这项任务落在长沙片区头上。
6月6日,在中国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一笔242万肯尼亚先令(约合13.7万元人民币)的跨境汇款——先令结汇业务办理完成。这是全国首笔肯尼亚先令汇至中国并兑换人民币的业务。
“重大利好,困扰企业好久的问题终于解决了。”“这下可以放心去非洲投资了。”目前,长沙片区已推动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开通南非、尼日利亚、加纳、肯尼亚、博茨瓦纳、赞比亚等6个非洲国家的对公即期结售汇业务,为涉非企业提供货币兑换便利,规避涉非企业汇率风险。
时钟拨回2020年1月,中央调研组来湘专题调研,对湖南申报自贸试验区提出指导意见。调研组表示:“湖南具有非常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两年来,服务地方产业,长沙片区推动的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易货贸易等“差异化”制度创新,特色鲜明、亮点十足。
今年,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委充分肯定长沙片区工作“发展好、亮点多、决心大”。近期,长沙片区在“2021-2022年度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排名中位列第27位,相比上年度跃升6个名次。贸易便利化指标和金融改革创新指标方面,长沙片区在第六批自贸试验区片区中仅次于北京,排名第2。
7月12日召开的省政府常务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指出,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塑造优势、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长沙将牢牢把握当前发展机遇期和攻坚冲刺期,实现‘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跨越’,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彰显更大担当和作为。”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吴桂英说。
扬帆
产业蓄势进入快车道
2020年9月17日,长沙经开区,初秋小雨淅淅沥沥。
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山河智能,走进生产车间,察看装备制造流程,了解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情况。他高兴地说:“你们的创新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创新”成就“山河”。两年时间里,长沙片区携手山河智能,探索一系列创新做法,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底气和支撑。
工程机械新机出口,“湖南制造”早已名扬四海;但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却由于标准不统一、出口退税难等原因,成为企业的老大难问题。如何让我国存量日增的工程机械二手设备,低成本、高效率、制度化进入国际市场?
2021年11月初,一台二手旋挖钻机产品,从山河智能缓缓驶出,发往乌干达。长沙片区在全国率先探索“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标准化模式”,制定产品标准,探索退税规则,构建起面向全球的售后服务体系。
“二手设备可以像新机一样享受出口退税,企业瞬间打开了新市场!”山河智能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项目负责人彭颖说。
4月29日,山河智能再次联合长沙经开区区块“吃螃蟹”,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推动工程机械设备出口RCEP成员国的融资租赁首期合同成功签署,首期投放资金1000万元,达成湖南自贸试验区首单“融资租赁+工程机械设备出口”试点业务。
长沙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建新介绍,融资租赁产业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的释放下,山河智能收获了亮眼的海外“成绩单”。上半年,山河智能工程机械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1.6%,海外业务在集团占比大幅提升。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长沙片区,以改革开放之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吸引优质项目纷至沓来。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亿航智能华中区域总部、安博航空物流华中总部运营基地、超粮集团南方总部……今年1至9月,长沙片区新引进重大项目46个,投资总额597.2亿元;其中“三类500强”项目11个,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强省会,勇担当。长沙片区在构建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锚定“一基地、一中心、一先行区、一增长极”战略定位,突出临空经济,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电子商务、农业科技等产业,产业发展起势成势。
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总投资235亿元的三一科学城将于2025年投入使用,吸引超过3万名应用型科创人才集聚,突破千亿级营收规模;国际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中心已遴选两批共14个总部型示范楼宇作为总部经济企业落户的平台载体;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入选2021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
打造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长沙率先建设国内首个以“标准”为主题的产业园“芙蓉标准化小镇”,集聚标准化产业机构70余家,“长沙标准”大步走向世界;依托隆平高科和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芙蓉区块构建“种业创新生态圈”,集聚生物育种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近300家。
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长沙,上万平方米常设展馆,打造“永不落幕的博览会”;中非经贸合作促进创新示范园总规划面积84万平方米,孵化企业、交易非资源性产品、中非金融服务实现一站式服务;1.2万平方米中非直播电商孵化中心,每日向全球推介非洲好物。对非贸易迎来井喷式增长,今年1至9月长沙片区预计实现对非进出口额57.8亿元、同比增长299%。
打造中部地区崛起增长极。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是湖南唯一的临空型综合保税区,海鲜、进口药品、高端水果、中高端进口工业品,从这里走向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正探索跨境电商新零售、跨境电商直播基地等新业态,加快构建跨境电商生态圈。
逐梦
成就筑梦之地、圆梦之城
“长沙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吃辣椒多了就把自己当长沙人的城市。”索恩格汽车总裁孙国忠每每提及长沙经开区区块的营商环境,总是赞不绝口。
索恩格汽车一期项目为园区代建,仅半年便交付使用,刷新了长沙经开区区块项目建设的速度,让企业得以“轻装上阵”。近日,孙国忠表态:“继续加码投资长沙经开区区块。”
索恩格汽车每年可为长沙经开区区块带来近40亿元工业产值和2亿元税收,单位面积产值和税收稳居湖南省工业企业首位。今年,索恩格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落户长沙经开区区块,同时筹划建设三期项目,即新能源高压电机的研发及测试中心。
孙国忠投资长沙经开区区块的信心,绝非长沙片区一朝一夕之功。翻开湖南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121项改革试点任务中,第一条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发展蓝图绘就,逐梦脚步疾行。长沙片区对标国际一流自贸试验区,努力为企业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数据的增长,是企业最真实的“声音”——
截至2022年9月底,长沙片区实有企业2.7万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312家、外贸实绩企业750家。
两年来,长沙片区为“追梦人”打造了一座筑梦之地、圆梦之城。
“以前我们要去海关、科技、公安三个单位办证,现在可以享受一站式服务了,长沙服务真是五星级!”奥地利专家斯蒂芬欧宁格在中国工作七年,今年被猎头公司“挖”到长沙工作。在湖南自贸试验区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站式服务中心,他情不自禁地为长沙的对外服务竖起大拇指。
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站式服务中心,将外国人来湘原本需要的3套资料合为1套,原本要跑的3个部门融为1个窗口,审批环节缩减约50%,审批时限由原来的30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
高效、便捷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国专家来长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市A类高端外国专家数量同比增长100%以上。
建立跨境电商人才培训评价体系、探索实施触发式综合监管、创新推出“一码集成”规范涉企检查……在湖南自贸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公布的第一批制度创新成果中,长沙片区半数以上的创新成果,均瞄准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外贸便利化的目标。
2021年3月出台的“长沙片区人才政策45条”,截至目前,已认定高层次人才165人、骨干人才1950人,兑现奖补资金1亿多元。
自由、便利,真正成为了自贸试验区的题中之义。
长沙的营商环境优化经验,入选国家发改委《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1》最佳实践典型案例,并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年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报告》中排名全国第9位,连续三年居中部城市首位。
“挺进自贸十强,建设开放高地!”长沙市委常委、长沙片区党工委书记邱继兴履新后,提出长沙片区建设发展新目标。
接下来,长沙片区将聚焦到2026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00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50%、实有企业5万家、形成首创制度创新成果50项、新设立国际商务商事机构50个,建立业绩共享制、政策集成制、改革备案制“3项制度”,培育对非贸易、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四品一械”、新经济“5大千亿产业集群”,打造一张图、一枚章、一公司、一政策、一基金“5个抓手”。
开放潮声不曾停歇,每一天都是新的起点。
湖南“自贸时间”进入第3年,长沙片区乘着开放的东风,抢抓“强省会”机遇,破浪前行开新局,扬帆逐梦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