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关注:深耕自贸“试验田” 争先进位再出发
来源:人民日报发布日期:2022-11-21
两年来,长沙片区勇担“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使命,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闯、创、干”的精气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80项、实现进出口额1975亿元、实际使用外资6.7亿美元、新设立企业1.4万家,为长沙市、湖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奋力闯,全面构建先进制造业开放体系
长沙片区将服务制造强国、贸易强国建设作为重要使命,发挥三一集团、中联重科、铁建重工、山河智能等龙头企业云集优势,打出一整套组合拳,全力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开展一系列改革:打造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推进模式;创新“金融集市2.0”融资服务模式;建立智能制造“揭榜挂帅”机制。建设一系列载体:成立湖南省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行业联盟;搭建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再制造出口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再制造出口基地。完成一系列试单: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融资租赁+工程机械设备出口”、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全流程试单等多个首单接连成功试水,“制造出海”持续扩面提量。
获批成立两年来,长沙片区共引进重大项目174个,总投资2535亿元。目前,在谈重大项目68个,总投资1000亿元;在建重大项目88个,总投资1320亿元。
大胆创,全面构建现代服务业开放体系
2022年11月3日,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推介会在上海举行。会上,长沙片区推介湖南自贸试验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项目,总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这是长沙片区面向世界推出的重大项目。
除了布局建设一批大体量的现代服务业项目,长沙片区还聚焦提升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推出众多创新举措:探索“邮快跨”业务集约发展新模式;探索海鲜混合规格进口监管新模式;建设标准化小镇;打造“种业创新生态圈”。
同时,长沙片区围绕打造会展高地,大力推动会展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高质量发展,两年来,已举办展览400多个、成交额3000亿元。
扎实干,全面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
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是2021年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提出的“九项工程”中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一大战略任务。
长沙片区以中非经贸博览会为媒,以发展壮大对非市场采购贸易、本币结算贸易为重点,探索中非经贸合作新路径新机制。建设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和加工中心,已形成咖啡、坚果、干辣椒等10条非资源性产品进出口产业链。设立中非跨境人民币中心,已开通6个非洲国家对公即期结售汇业务,为对非企业提供货币兑换便利。开通湖南首条直飞非洲货运航线,为中非经贸往来搭建便捷的“空中之路”。随着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纵深推进,长沙片区对非贸易迎来快速增长,2021年,实现对非进出口额27.7亿元,同比增长531%;今年1—9月,实现对非进出口额59.2亿元,同比增长256%。
快步进,全面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
长沙片区获批成立以来,始终将深度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最大契机,高标准推进通道建设、平台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工作,为开放型经济大发展打开更多闸门。中欧班列长沙集结中心建设跑出加速度,中欧班列(长沙)年开行量突破千列,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全国首个对非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全国首个植物提取物产品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同时落地长沙片区。设立外国人来华工作一站式服务中心,实现只到一地、只跑一次、只交一套材料,审批时间由30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
11月4日,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22年“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报告》,湖南省综合得分排名全国第七位、较2021年提升1位;长沙市综合得分在全国各城市(不含直辖市)中排名第六位、较2021年提升3位;湖南省、长沙市排名均居中西部地区第一位。
迈上新征程,长沙片区将锚定“挺进自贸十强,建设开放高地”目标,加速打造对非贸易、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工程机械二手设备出口、“四品一械”、新经济五大千亿集群,扎实做好制度创新、产业建设、开放发展各项工作,以实干实绩描绘自贸试验区建设长沙片区新图景。(数据来源: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